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穿越百年時光 鐵道部園區再現風華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文、圖/陳佩吟

 站在臺北府城北門望向天際線,「鐵道部園區」與天空的藍映成一幅美麗的畫,紅磚屋瓦走過的故事,和著身後的大樓變成現今臺北的樣子;歷經十六年的修復,於今年再現風華,推薦您走進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,來一趟難得的臺灣軌道運輸巡禮。
 
 
現今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前身為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,位於忠孝西路、塔城街、鄭州路、延平北路間,屬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管轄。在臺灣鐵道發展史上,「鐵道部」扮演主管臺灣鐵道事務的重要歷史角色,與園區所在的位置相互呼應,塑造新舊融合、時空交錯之都會空間廊帶,也彰顯出臺灣兼容並蓄之文化底蘊,更充分保存了臺灣鐵道之歷史發展與文化。
 
現代化的起點 走讀軌跡與史蹟
自二十世紀初期起,鐵道部園區先後為日據時代鐵道部、戰後臺鐵總局的本部;二○○六年起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臺灣鐵路管理局合作,推動鐵道部轉型成為博物館園區,二○○七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,現隸屬於「臺灣博物館系統」四大館舍之一。園區內包含鐵道部廳舍、八角樓、電源室、食堂、工務室、戰時指揮中心等六座建物,另有市定古蹟「清代機器局遺構」的東側圍牆及石板道,是臺博系統中面積規模、建物數量之最。
時間回溯至晚清時期,巡撫劉銘傳為推行洋務運動,在一八八五年設立臺北機器局;到了日據時期改為臺北兵器修理廠,一九○一年軍方將此地移交給鐵道部,此地成為臺灣鐵路行政辦公的管理中樞,也兼作修理火車的第一代臺北工場。鐵道部見證了一連串的歷史變革,更是臺灣現代化的起點,也因此在許多鐵道迷心中占據無可取代的地位。
鐵道部廳舍是園區中占地最大的主建築,於一九一八年完成第一期工程,一九二○年竣工。建築外觀為兩層樓高的半木構造,路口轉角處採用圓弧造型,內部裝修具有和洋融合的特色,雖身處在臺北市中心,但走在長廊裡,就彷彿穿越百年時光,不聞這幢洋房外的人車紛擾,悠閒又愜意。
 
導入鐵道展覽 運輸文化的巡禮
目前園區共有包括鐵道文化、園區歷史暨古蹟修復、兒童夢工廠等三個常設展,以及臺灣鐵道旅館、「異論現代:1935臺灣博覽會」兩大特展。各展場見證歷代鐵道運輸的發展軌跡,以及引發的交通革命與震撼,了解百年前的傳統火車、一九五○年代出現的飛快車、一直到二○○七年通車的高鐵,大幅縮短國人的通勤時間,同時改變沿途每座城市的發展,也扭轉了大眾對日常時間的認知。
此外,臺灣鐵路除了提供旅客服務之外,還有運送物資的鹽鐵、糖鐵、專載香蕉的鐵道,甚至軍事用途的軍鐵等,與國家的發展有著緊密的關聯;展場也展出各項鐵道文化的成果,各種跟鐵道有關的文學、音樂、電影等藝術創作,到你我每天接觸的交通號誌、車票字體、車廂形式,應有盡有,甚至有一節完整模擬車輛運行狀態和聲光效果的「莒光號」車廂,讓大人小孩都能玩得十分盡興。
其中最受歡迎的,是位於二樓的鐵道動態模型展區,仿造一九七○至一九八○年代的臺北車站周邊場景,展現這座城市與歷代鐵路系統交織而成的地景風貌,並且規劃不同車輛型號的動態展演,每一次的表演總能吸引大批遊客聚集,跟著精緻的模型,一同遊歷專屬那個年代的城市風景。
 
 
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
˙地址: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    ˙電話:(02)2558-9790
˙開放時間:周二至周日09:30~17:00;周一、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,其餘國定假日及連續假期均照常開館
˙門票資訊:全票100元、半票50元,未滿六歲之學齡前兒童、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的民眾平日免費;身心障礙者及其陪同者一人,持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、ICOM、AAM會員卡(證),持志願服務榮譽卡免票優待
˙交通方式:搭乘臺北捷運新店線G13至北門站2號出口,或桃園捷運機場線A1臺北車站7號出口即可抵達。
(點閱次數:713)